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开展了十多年。
从开始时的9项到12项,再到去年把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部分项目纳入其中进行管理从开始时的纸质化到现在的电子化并向居民个人开放从开始时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到现在的以真实性和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补助标准从初的人均15元到现在的人均69元……
可以看到,此项工作的资金投入、服务内容都在逐年增加,近年虽然取消了很多不必要的报表、督导和考核,并实行了电子化,但是工作的繁复性并未真正减轻,不少数据资料还躺在固定的系统里并未真正利用起来。
尤其此次新冠
肺炎的爆发流行,更暴露出了我们的传染病直报系统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就迫在眉睫。
整合信息系统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严重
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都有另外的管理系统,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还有一个政法管理系统,再加上平时诊疗用的HIS系统,不仅仅工作繁复,而且对电子终端和网速都是不小的挑战。
所以笔者建议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整合为一个信息系统,如果有困难,是不是可以把这些系统进行连接,做到相关信息只需要上传一次就可以多个系统共享。
多系统融合
在乡镇辖区范围内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与HIS系统、LIS系统、PACS系统融合,有以下几点好处:
1、医生打开系统后可以了解患者的既往健康状况。2、在看病的时候,可以同时给予随访、年检,档案可以及时更新。3、可以做到重点人群如果不随访、年检,就不能进行检查、开药、治疗甚至办理入院手续急危重患者另设绿色通道系统,以后基层医疗机构就不需要想方设法去管理重点人群了。4、每年体检后的辅助检查结果不需要再次录入系统,纸质检查单交给受检者带回,电子资料的通过LIS和PACS系统直接传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个人体检页有些地区已经实现。5、节省乡镇卫生院每年组织人员下村集中体检次数,避免了老弱患病人员空腹情况下反复排队等候之苦,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诊疗系统联网
区域内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的HIS系统、LIS系统和PACS系统实现联网。
患者在区域内就诊只需要刷医保卡或者身份证,他她的健康状况、既往诊疗信息就会共享,避免重复检查、重复用药,缩短就诊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和病历书写,县级医院也可以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之中,有利于实现分级诊疗,真正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与传染病直报系统联网
据医务人员、防保人员以及不同的医疗机构、疾控中心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同的上报时限。
首诊医生在HIS系统诊断为传染病后,就会传入传染病直报系统,防保人员把信息报告院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会审,据会审结果决定是否上报不上报就要填报理由,否则超过时限就会直接上传疾控中心,以此类推,避免人为和行政干扰,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从目前的角度来说,实现以上几点完全可行,关键还是要转变观念,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真正认识到国民健康的重要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健康这个“1”,其它的都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