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sh&mdash记军事医学科学院原知名药物制剂学高永良教授
1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中国改革报整版刊登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原知名药物制剂学高永良教授及创新团队,《中国改革报是国内以改革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中央级日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报纸,是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报纸,是收集发展改革创新经验的报纸,也是国家领导了解新型产业发展参与的报纸。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成长壮大,始终站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记录改革历史,宣传改革成效,社会民生,推动科学发展。
2011年,高永良结束了43年的军旅生涯,从军事医学科学院退休。他并没有安享晚年生活,而是本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继续前行。为了实现理想,他创建了北京天衡军威医药开发有限公司。在药学工作者使命的驱使下,致力于创新新剂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并紧跟医药市场需求,将的药剂制剂与临床需求结合,对给药途径进行优化。公司成立至今,开展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家2类新药在研项目1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再次书写了人生华彩篇章。
高永良
他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教授,在从事军事医药制剂科研工作40多年中,始终秉持&ldquo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研制开发人民满意放心的新药&rdquo理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与进取,完成多项国家新药研究,取得了多项医药科技成果。他30多年前曾研制成功的华素片,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得到行业的一致赞誉。他就是我国知名药物制剂学&mdash&mdash高永良教授。
高永良1993年获得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称号199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得 &ldquo吴阶平&mdash保罗杨森医药研究奖&rdquo药剂学一等奖1995年获得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2000年获得中国药学发展奖&ldquo药剂学&rdquo奖等。同时,他还兼任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药学会药剂学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863项目评审库、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国新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特邀编委等社会职务。
2011年,高永良结束了43年的军旅生涯,从军事医学科学院退休。但是,他并没有安享晚年生活,而是本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继续前行。为了实现理想,他创建了北京天衡军威医药开发有限公司。在药学工作者使命的驱使下,致力创新新剂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紧跟医药市场需求,将的药剂制剂结合临床需求对给药途径进行优化。公司成立至今,开展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家2类新药在研项目1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再次书写了人生华彩篇章。
红苗正的&ldquo五好战士&rdquo
高永良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ldquo三八式&rdquo老干部。抗日战争时期,身经百战,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无私奉献出自己的一切。高永良在孩提时代,不断受到老辈的革命精神熏陶和影响,父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他:&ldquo打江山是我们这代人,建设新中国还靠你们这一代的努力,要让共产党的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rdquo这句话在幼小的高永良心中深深扎下了。他刻苦学习,立志当一名科学家,为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9年2月,17岁的高永良听从**召唤,成为一名光荣解放军的战士。他放弃了利用家庭背景到生活优越大城市当兵的机会,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条件艰苦的**北部边陲&mdash&mdash中、苏、蒙三国交界处的满洲里市。冬天的满洲里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哈气成冰,低气温达-40℃。当时发生了&ldquo珍宝岛事件&rdquo,边境关系非常紧张。地处国境线的部队战备任务非常繁重、十分艰苦。每天训练都是爬冰卧雪、披星巡逻,全副武装十公里野营拉练。在这种环境下,高永良没有丝毫退缩,主动要求调到远离机关、条件更加艰苦的牧场工作。内蒙古的茫茫草原,荒无人烟,交通不便,通信闭塞。因人手不够,需要高永良一人担任多种角色,包括卫生员、通讯员、文书、军械员和司务长助理。身兼数职,责任大、任务重,异常忙碌。他以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被光荣地评为&ldquo五好战士&rdquo。
在边塞满洲里的707天日日夜夜里,在艰苦的条件下,年轻的高永良磨炼了意志、净化了心灵,也奠定了他人生价值观和观,培育了他敢想谋干、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当兵成为他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硕果累累的药剂学
1971年元旦过后的一天下午,一辆军用吉普车飞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在部队牧场门口戛然停止,车上下来两名军官,找到了高永良。组织调动命令。来不及与战友们告别,他就乘车到了兵站机关。接着踏上了列车,几经辗转到达了首都北京。当跨进军事医学科学院大门报到时,才知道这里是军事医学研究的高学府,汇聚着很多国家级人才精英。从此,高永良走上了药学研究之路,而且一干就是40多年,由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军队科技工作者,实现了父辈对自己的期望。
1973年6月,由于表现突出,高永良双喜临门,由战士晋升为一名解放军军官。接踵而来的是收到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大学期间,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夜窗苦读,门门课程成绩优秀。他担任学校的团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有很高的群众威望。这些都为高永良日后的科学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础,也培养和锻练了科学家应该具备的组织管理能力。
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丰富的理论知识积累,给高永良插上了坚实的翅膀。就像鸟儿飞回蓝天,鱼儿游回大海。从此,高永良在药剂学这片广阔天地中不断充实知识、发挥才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高永良所在的研究所,主要从事军事医学方向的研究。所里人才济济,有着非常严谨的科研氛围。他虚心向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和学习,打下了扎实科研的基础。凭着在基层部队养成的那股&ldquo韧&rdquo劲儿,他刻苦钻研药剂学理论,很快就成了研究室的业务骨干。他在35岁的时候,荣获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4年间,他每年都斩获成果&mdash&mdash全军科学进步奖二等奖等其他多种奖项。39岁时,他获得有突出贡献的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誉。研究室在他担任领导工作的15年期间,数次被评为科研集体,个人多次获得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被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ldquo优秀党员&rdquo,在多家单位进行演讲,成为总后系统官兵学习的样。
公司研发团队成员
高永良从事药物制剂研究40余年,负责并完成了5个国家一类新药的制剂学研究其中3项为国家863课题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7项已授权32项,获新药证书6个,并转化生产,其中有四类新药收载于2010年版国家药典,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始终认为,创新是科技工作者的天职,是人生价值的好体现。他对科研创新的理解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用18个字来归纳:&ldquo有这药,没人做,我去做没这药,没人做,我去做。&rdquo
回顾科研之路的几十年历程,高永良由员到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如今成为蜚声军内外的药物制剂学。他总是用一句话鞭策自己:&ldquo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为人民服务,对于我们医药科技工作者来说,要为人民研制出放心的新药。&rdquo他多年来所获得的各项荣誉也充分印证了他的人生信条。
没有&ldquo家&rdquo的科学家
高永良常说一句话:&ldquo科学家没有家,有家当不了科学家。&rdquo他解释说这句话不能理解为科学家不需要家庭、不需要亲情,而是说科研工作者要想取得成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不能沉湎于儿女情长,心猿意马。做科研就必须做出个人牺牲。当然,高永良对家人也有愧疚。他回忆:&ldquo几十年来,虽然家人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忠孝不能两全,感觉对家人有太多的亏欠。父母生病时都不能在床前尽孝,连父亲临终前的后一面也没能见到,成为我一生大的遗憾。&rdquo
高永良当兵之前就有看书学习的好习惯,多年来坚持晚上到实验室看书学习,不断充实知识。在科研方面,他始终保持一丝不苟、治学严谨的工作风格,绝不为缩短研制周期和时间而走捷径。
高永良与公司研究人员探讨研究成果
几十年来,高永良在紧张科研工作的同时,努力培养新人,硕果累累。他经常提醒年轻人:&ldquo科学创新出成果,仅靠每天8小时上班时间是不可能的,要以实验室为家。&rdquo他用自己严谨的科研作风、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染、带动学生。正是严师出高徒,作为研究生导师,已培养了53名高层次人才,其中7名博士生、46名硕士生。目前,不少学生已晋升为高级专业职务,担任学科带头人,成长为科研骨干力量。
退休不褪色的攀登者
2011年,在军队科研岗位辛勤奉献了43年的高永良教授脱下了心爱的军装,住进了军休所。本可颐养天年了,但强烈的责任感使他闲不下来。身为国内资深的制剂学,开始了再次创业,创建了天衡军威医药开发公司,亲任董事长,主抓科研创新。
创办企业的高永良依然秉持&ldquo为人民的健康服务&rdquo理念,像年轻人一样生龙活虎地投入医药领域科研创新。他在公司员工大会上说:&ldquo对药物研发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之基、发展之源,是企业对社会和人民健康的职责所在。我们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创新,既是企业发展需要,更是希望为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也是践行&lsquo为人民的健康服务&rsquo理念、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好体现。&rdquo
公司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具有知识产权新药的高科技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具备了较深厚的综合研发能力,实现了从选项、实施研究、生产转化、学术推广、产学研结合以及市场开拓等科学化全流程决策和运作,获得了多项专利。
2018年12月14日,高永良出席&ldquo凤凰网政能亮&mdash&mdash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要求协调会后,中国新药创制的政策红利与企业需求论坛&rdquo,在会上作了《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之路&mdash&mdash浅谈药剂学创新与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制剂是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中国制药工业落后的主要问题出在制剂上,剂型上市的数量和质量与制药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从结构性问题入手,追赶。
高永良表示,之前国内制药的发展方向是&ldquo以仿为主,仿创结合&rdquo,而在我国加入ICH的背景下,这一标准已经不适用今天的药企发展。国内药企要做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小打小闹、换汤不换药。
目前,我国除了创新型药剂缺乏外,医药产业还存在基础研究薄弱,药品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ldquo国内从2018年初至今药剂学研究的相关论文才不过百篇。作为应用型学科,怎么提高药品质量是非常、研究的问题。&rdquo高永良说。
他认为,随着新药开发观念的转变,药剂学研究的地位会得到更多的重视。&ldquo我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在政策上向新药研发倾斜,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从实际层面协助企业解决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rdquo
高永良表示,随着中国进入ICH时代,创新制剂必将成为新药研发的&ldquo主旋律&rdquo。科技工作者的天职是创新,追赶,为人民提供、、可控的优质新药,这既是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人生价值的好体现。
高永良与课题负责人讨论研究方案
他的近期目标是,在与他的学生姜庆伟的北京天衡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师的基础上,以创新剂型和制剂为突破口,使在研的新药加速市场转化,研发团队跻身于国内同行行列,申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进一步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好准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祝愿高永良教授在致力**的医药科研事业中不断发展,再创新成果,再立新功。期待高永良教授为实现我国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配图由北京天衡军威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